秦皇岛位于首都北京东部280公里,有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直达。全市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抚宁四个城市区,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三个县,及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北戴河新区,人口302万,有汉、满、回、朝鲜、蒙古、壮等40个民族。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是长城与大海唯一交汇的地方。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气候温和宜人,素有“中国夏都”、“京津后花园”的美誉。境内蜿蜒着五百余华里的长城,绵延着162.7公里的优质海岸,点缀着43处特色独具的旅游景点,每年有2500余万游客慕名而来。
秦皇岛是中国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优越的投资环境,已吸引了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日本旭硝子、美国ADM、GE和美国铝业、新加坡丰益、韩国浦项、LG和现代、泰国正大、台湾富士康、香港嘉里等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在秦皇岛投资置业,并收到满意的回报。
近年来,秦皇岛正在以“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为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国家实质推进阶段的重要契机,全力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努力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秦皇岛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蕴藏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已为有识之士大展宏图铺就了宽阔的舞台,正热情期待您来旅游度假、投资兴业!
秦皇岛市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
秦皇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又是一座产业多元发展的城市。近年来,我市立足于自然资源、区位交通、港口运输等综合优势,做大做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汽车轮毂、桥梁钢梁、船舶修造、临港重型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已发展成为我市的主要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铝合金轮毂制造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铝合金轮毂制造企业。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钢桥梁钢结构产业的摇篮、中国最大的铁路道岔研发制造基地。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了国内首台900吨高速铁路架桥机、900吨轮胎运梁车、轮轨式提梁机,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
——粮油食品加工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中型企业,是我市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行业。现有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5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亿元。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淀粉和淀粉糖行业中综合生产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水平最好的企业之一。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是国家推行肉鸡饲养标准化全国唯一示范园企业,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二位。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专业生产干红葡萄酒的出口型企业。中粮面业秦皇岛鹏泰有限公司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专用面粉加工企业。
——金属压延业是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主要产品包括大口径焊管、造船用钢板、不锈钢冷轧板、涂镀层钢板、建筑钢结构等。现有规模以上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3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亿元。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4300mm宽厚板轧机。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生产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的厂家。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是我市传统特色产业。我市是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素有“玻璃城”之称。现有规模以上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企业22家,全市拥有浮法玻璃生产线7条,年生产能力达到3300万重量箱。在深加工领域,拥有大规模生产加工平弯、钢化、中空、镀膜、雕刻、彩绘、夹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采用机器连续制造玻璃的工厂,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旭硝子汽车玻璃(中国)有限公司是当今世界汽车安全玻璃领域的领跑者。
——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已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现有秦皇岛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秦皇岛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80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56家。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品牌优势更加显著,旅游发展理念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工作着力点由“碧海金沙吸引人”向“体验消费留住人”转变。现代物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发挥地处东北—华北物流通道咽喉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全国二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了港城互动和产业联动。新兴服务业的战略增长极地位更加凸显,加快培育国家健康养生示范区、环渤海会议会展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重大项目。2013年实现增加值549.7亿元,占GDP的47.0;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亿吨;接待国内外游客259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56亿元。
未来几年,我市将以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的发展战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一带三高地”。一带,即:抓住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启动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契机,加快打造临港产业带。三高地,即:建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个产业高地。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铝合金轮毂、汽车车门总成、高级轿车转向臂、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车用压缩机等汽车零部件,积极引进汽车整车及新能源汽车组装项目。加快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高速铁路装备、大型工程机械等,率先建成全省最重要的临港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的先导、未来的主导产业,加快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做大做强以消防电子、数字医疗仪器制造、半导体照明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开发与应用、数据产业、远程医疗诊断、3D打印技术、高端软件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型干熄焦成套设备,除尘、脱硫、脱硝机械和冶金设备余热利用装置等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和海洋产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优化升级,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粮油食品业,以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基础,围绕葡萄酒酿造、玉米、小麦、大豆、甘薯等农产品深加工和肉制品、奶制品、海产品加工业,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金属压延及制品业,加快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发展汽车板、压力容器板、船用钢、高速线材等产品,打造专业化钢材生产基地。玻璃工业,重塑“耀华”品牌,重点开发生产在线颜色镀膜玻璃、硼硅板玻璃和熔石英玻璃,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建筑节能玻璃、新型能源玻璃和高强防热玻璃生产加工基地。
——加快发展高端休闲旅游。树立大旅游理念,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把我市建成中国北方最大休闲度假基地,国内最佳、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利用百里优质滨海岸线资源,进一步做强养生度假、邮轮游艇等产品,打造和提升滨海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利用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化、山水生态和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提升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休闲产业聚集区,成为滨海休闲度假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依托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的良好基础和优势,发展特色酒庄酒堡项目,打造高端文化旅游产品。
——加快发展临港物流业。壮大港口物流、提升制造业物流、优化商贸物流,建成东北亚国际物流节点城市、面向三北的生产组织中心和商品分拨集散中心。推进西港搬迁改造工程,完善港口功能,壮大集装箱规模,拓展航线,提升集疏运能力和腹地带动能力。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推进商检、海关、金融、保险、代理等物流服务功能一体化运作,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快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推进秦皇岛由国家煤炭集散中心向交易中心转型。支持制造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推进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启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示范工程,推进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培育3-5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健康养生服务业,发展疾病预警、医疗急救、康复休疗、健康咨询等产业,鼓励国内外知名康体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健康产业示范区,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型养老基地和中国北方健康产业基地。金融服务业,引入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争取国内金融机构总部到秦皇岛设立后台业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人员培训、数据备份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博物馆、艺术馆、北戴河创意产业园、山海关古城文化产业园、北戴河新区生态文化园、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国际知名文化节庆品牌。生态型总部经济,吸引跨国企业业务总部、国内企业区域总部和创业企业发展本部入驻,打造环渤海地区“绿色办公室”。服务外包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做大做强畜牧业,大力发展生态养护渔业。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开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国际接轨,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扶优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数量上有新突破、质量上有新提高、功能上有新提升。
|